当前位置:馆客多智慧场馆系统 >> 帮助中心

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分析:二

1. 多数大型体育场馆仍为传统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有改无革虽然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从1984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的通知》的要求,逐步向企业化和半企业化经营方向转变,但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仍大多数为传统事业单位,如表1-5所示。这表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20多年的改革一直是表层的改革,以创收为主要目的,基本上未触及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仍作为体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而非资产管理,管理体制改革有改无革。

表1-5 被调查场馆的单位性质

1.jpg

2. 经费来源方式多元化,以差额拨款为主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为全额拨款单位,所需经费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经过20多年的改革,多数大型体育场馆按照“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经营创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体育场馆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了其对政府财政拨款的依赖,多数大型体育场馆经费来源方式由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部分适应市场能力较强的大型体育场馆已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甚至还可以上缴部分利润,实现自我发展。在被调查的大型体育场馆中,经费来源多以差额拨款为主,如表1-6所示。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方式既有差额拨款又有自收自支,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省就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对大型体育场馆实施资产管理,其工作人员中有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两种编制类型。

表1-6 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方式(n=150)

2.jpg

3. 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享有部分经营自主权

近年来,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过程中加强了内部管理,强化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经营创收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根据笔者的调查,多数大型体育场馆负责人表示对大型体育场馆的财务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比较满意,但对于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不是非常满意,需要调整。根据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大型体育场馆成本意识薄弱,不注意控制成本,相应的成本管理与核算制度尚未建立。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型体育场馆未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其维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或上级补助以及从经营收入中提取。经过多年的改革,多数大型体育场馆已享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员工聘任权和内部分配权等经营管理权利,如表1-7所示。政府对于大型体育场馆的行政干预逐步减少,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自主经营创造了条件。但也有部分大型体育场馆负责人表示,大型体育场馆虽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和员工聘任权等,但不充分,仍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干预。

表1-7 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已享有的管理权限

3.jpg

4. 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建立绩效工资制度,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启动

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通过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改革了长期存在的按职务、工龄等进行报酬分配的方式,初步建立了绩效工作制度。在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中有27.8%的场馆建立了绩效工资制度。在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的报酬分配方式中,目前,多数大型体育场馆仍按照职务、工龄等因素进行报酬分配,选择按工作量和按贡献大小分配的大型体育场馆数量较少,有29.7%的大型体育场馆采取按职务、工龄、工作量等综合进行报酬分配,如表1-8所示。这表明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分配制度虽然仍以职务、工龄等因素分配为主,但大型体育场馆的分配制度改革在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已顺利启动。

表1-8 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已享有的管理权限 (n=148)

4.jpg

5.聘任制改革平稳推行,岗位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大型体育场馆在国家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的指导下,稳步推行聘任制改革,据调查,多数大型体育场馆(73.1%)实施了聘任制改革,打破了干部和用人的终身制。虽然大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实施了聘任制改革,但据笔者的调查,部分大型体育场馆聘任制改革流于形式,未能深入。2007年,国家人事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体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要求在大型体育场馆等事业单位推向岗位管理制度,掀起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又一次人事制度改革。据笔者的了解,目前,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岗位管理制度顺利实施。通过聘任制改革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大型体育场馆职工岗位竞争压力加大,危机意识加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大型体育场馆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6. 工作人员来源渠道多元,学历水平有较大提高

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行政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安排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就业的主要机构,加之体育行政部门对大型体育场馆工作认识的偏差,致使大型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一直较低。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大型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已经多元化,如表1-9所示。而且,其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工作人员中拥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在50%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达80座,这表明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之于以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究其因,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事业单位性质、较为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福利待遇,吸引了相当一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的就业,这从表1-9可以得到验证,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工作人员最主要的来源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表1-9 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主要来源

5.jpg

7. 部分大型体育场馆实施服务外包,服务绩效显著提高

由于大型体育场馆规模大,对于其清洁卫生、安保和餐饮等服务性工作需要较多数量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些工作,不仅成本高,而且服务效果不是很理想。近年来,部分大型体育场馆针对清洁卫生、安保等服务性工作采取服务外包方式,聘请专业物业公司为大型体育场馆提供服务,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服务成本,减少了冗员,而且,服务水平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在被调查大型体育场馆中有37座大型体育场馆对于清洁卫生、安保等服务性工作实施服务外包。据调查,武汉体育中心在运营中不仅将清洁卫生、安保等服务性工作实施服务外包,对于设备保障与运行、前台接待等工作也实施外包,由于其实施服务外包,该中心仅有行政、经营等工作人员30多名,而国内相同规模的其他体育中心则一般有200名工作人员,极大地节省了中心在人员方面的支出。大型体育场馆实施服务外包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支出,又提高了服务质量,使得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绩效显著提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15671382@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文章